守护儿童健康

托育服务、儿童就医、生育补贴 北京从这些方面呵护“小小孩”幸福健康成长


守护儿童健康

守护儿童健康

次阅读 2025-03-15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5年将重点从两方面着力★:一是扩大儿科诊疗服务覆盖面,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覆盖率提高到100%,让更多患儿家庭就近就便享受到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二是提高儿科诊疗服务质量,继续推进儿科紧密医联体建设★,通过实施双向转诊等制度★,给大家节省时间、提高就诊效率★。比如在肺炎高发期,北京儿童医院牵头组建的医联体医院接诊患儿后★,如有需要,治疗过程可以得到北京儿童医院医生全程指导,如果病情紧急★,可以24小时内转入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治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生育补贴制度”★,2025年北京市将因地制宜落实好。探索昌平区★“托育消费体验券”经验在各区推广的可能性★。昌平区2024年启动的“托育消费体验券”活动★,凡是有托育需求并且首次入托的孩子,均可申领一张“1000元托育消费体验券★”★,家长可在昌平区指定备案托育机构免费(且连续)体验两周,实施效果较好★,发放首日核消24%。进一步评估实施效果★,探索推广的可能性★。同时,在前几年多孩住房保障政策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多路径探索★。(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王洋)

  儿童关系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是全社会关心关爱的对象。近年来,北京全方位★、多层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育儿工作中率先提出了★“小小孩”理念,围绕降低三育成本、增加身边托位、婴幼儿就医更便捷等★,2025年《计划报告》提出“落实生育补贴制度★,优化生育保险。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优化普惠托育供给体系★,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全覆盖★”等。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专家结合过去几年的工作和2025年工作部署,认为“小小孩★”工作主要应从建立普惠托育体系、提高儿科覆盖率、降低养育负担三方面着力。

  为了帮助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解决“孩子没人带★”的困难,2025年政府将重点围绕提供更多身边的托位,在幼儿园办托、机构办托基础上继续创新,探索新的托育模式:第一★,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嵌入式托育服务是将功能性设施融入公共空间,为婴幼儿提供家门口全方位的照护服务,具有生活环境同质★、周边设施安全、地理位置便捷★、服务模式灵活★、情感氛围舒适等特点★,与家庭日常生活习惯和心理期望契合度较高。如西城区椿树街道、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等将托育园开到了家门口,让孩子就近享受到高质量的托育服务。第二,社区牵头的家庭邻里互助照护★。如西城区香炉营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互助成长驿站,针对小区周末、假期及临时无法照料孩子的家庭,打造共享妈妈互助托管班,实现“互助带娃”。第三★,试点社区老幼共托模式。在社区一站式解决居民养老、托育两大难题,帮助“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缓解后顾之忧★。2025年,力争在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的街道(乡镇)实现普惠托育服务全覆盖,生态涵养区街道(乡镇)覆盖率不低于85%★。

  孩子生病是最让家长揪心的事★,北京作为超大城市,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强,孩子的抵抗力又比大人要差,冬春季传染病高发期特别容易“中招★”。近两年儿科门诊经常爆满,早上挂的号★,下午才能看上是常有的事,家长焦急、孩子哭闹★、全家身心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