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层采自然“春”光——中国自然资源报社2025年“新春走基层”全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同时★,精心推出温暖进万家、文化中国年等十余篇系列报道★。通过讲述春节前后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避险搬迁迎接新生活等一个个民生故事,通过报道自然资源系统的博物馆、规划馆的一场场非遗文化活动,全面展现了自然资源工作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答卷。
深入基层走一线,脚底板下出新闻★。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采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做唱响主旋律的时代参与者。记录时代脉动,传播正能量,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自然资源工作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风貌,要通过笔触、镜头去传递。记者编辑立足行业★,落实选题★,采用全媒体报道方式★,拍摄视频★,以全景式★、直观化的表达★,让主旋律报道“破圈”传播★,既展现了自然资源工作者实事求是、破解难题的工作作风★,也为节日增添了温暖底色★。作品《北京朝阳:更新促焕新 生活更“京彩”》,向大众传递出全新规划理念;《守护津沽绿色之洲》《林农家门口拿到“红本本” 林业经济孕育新希望》等作品★,引发社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观察与思考★。
自然资源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涉及人民群众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财产权益★,涉及资源环境保护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报社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坚持策划先行★,制定了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报道重点:紧密结合自然资源工作的行业特色★,围绕政策保障、实现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土地整治★、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海洋强国、矿产资源、地质调查及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项目等工作,进行深度策划,将本次活动聚焦到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与民生改善两条主线。通过整合采编资源★,成立报道团队,建立★“前方记者+后方编辑+技术团队”的协同机制,统筹文字、摄影、视频多工种联动★,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
走进小村庄,见证新农村★。3年前的春节前夕,习来到山西省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察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时,指出“要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带领人民群众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用不懈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现在的冯南垣村怎么样了?记者走进村子,与村★“两委★”干部聊发展,和乡亲们拉家常,进大棚★、跨田埂、爬土坡,看到了涉及村庄规划、耕地保护、土地权林权改革等方方面面的新变化★,采写了《山西霍州★:证书在手“心里更有底”》★,呈现了冯南垣村找到统筹农民财产权益和住房保障权益有效路径的实践成果。报社共推出山乡新画卷系列报道14篇,以小见大★,展现了新农村建设充分释放自然资源政策红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点燃乡村振兴内在动力的实践过程和欣喜变化。
做★“短、时、新”的新闻记录者。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以记者第一视角推出的文字报道+短视频报道《北京中轴线最北端★:首个“百万村”分红真★“烧脑”★!》★,深挖首个“百万村”的首次“分红”,以谁来分红、谁领分红★、分红哪来巧妙布局,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中的“共富路”。这一场记者与黑汉岭村的“分红之约★”★,现场感和故事性强★,又富思想性、专业性★,报网端推出后,在区★、镇★、村、行业内外广受好评,业内多位专家评价“特活深”★,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春走基层★”不仅让记者编辑见识了自然资源领域的广阔天地,也让参与活动的记者编辑体会到“走基层”更深的意义——见证并传递希望与力量。
做有温度的基层宣传者。近年来,背负找油使命的黑龙江大庆人,又扛起耕地保护重任,勇啃盐碱地治理这一“硬骨头”★。记者敏锐地发现这一新变化后,积极策划选题,用行业记者的视角展现“大庆精神”的新传承。采访过程中,记者顶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村干部★、行业工作者对话,从治碱★、补地、增粮、惠民等维度★,生动展现了当地从“盐碱滩”到“米粮川”的蝶变。作品《黑龙江大庆★:传统老油城 破★“碱★”筑粮仓》,以沾泥土、冒热气的笔触★,生动勾画了乡村新图景★,刊发后引发了广泛共鸣★,刷新了读者对老油城的认识,唤起了人们对“大庆精神”的重温。
走近“逆行者”,致敬奋斗者。每年春节,总有难以与家人团圆的“逆行者”,他们是穿梭在深山密林中的护林员★、是坚守在偏远山区的地质队员、是驻守在江河湖泊边的水文监测员★、是远在南极大陆的科考人员……他们与山川湖海为伴★,是自然资源战线上的无名英雄!自然资源全媒体记者采写多篇报道★,作品《来自“极地”号的新春礼物》,记者深入位于辽东湾核心冰区的★“极地”号采访拍摄★,记录下科考队员们春节期间在海上开展渤海冬季综合调查任务的奋斗身影★;《海南陵水:北纬十八度,★“陆均松”在守护》讲述了吊罗山护林员守护我国热带地区稀有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故事★;《观海测冰守安澜》描绘出万家团圆时海冰调查队员顶风冒雪★,奔波在我国冰情易发海岸线上的忙碌身影★。
为更好地展现活动成果,报社重点推出了见证新动能、山乡新画卷★、致敬奋斗者、温暖进万家、文化中国年五个系列报道。每个系列都紧扣自然资源工作的不同侧面★,聚焦国家战略与基层实践的交汇点,全面呈现自然资源人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呈现自然资源领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和可喜成就★。
走进大厂矿,发现新动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擘画★、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春节前夕★,记者跟着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队员,顶风冒雪穿梭于一个又一个测量点。黄河测什么、怎么测?作品《★“测黄河的叔叔,是我的榜样”》给出了答案★。这次采访,既是对黄河枯水期测绘数据获取情况的描绘与勾勒★,也是对此前实景三维黄河建设报道的拓展与延续。配套推出的短视频作品,有故事、有巧思,清晰讲述了测绘队员们扎根一线,矢志奋斗的感人故事。报社推出多篇见证新动能系列报道,深入矿山企业、基层不动产登记窗口和服务点等一线,用笔触用镜头记录自然资源工作推动产业转型的真实故事,作品《新疆准东开发区:化煤成★“金”势正劲★,新城建设热潮涌》,报道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做法。
活动期间,报社全平台共发布原创稿件74篇★,通过多维视角、多元形式、多平台联动,全媒体宣传矩阵平台总阅读量180万次★,形成了立体式传播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中,记者编辑力求新闻作品更加鲜活生动★,坚持贴近群众★、下接地气★、关注个体、共情共鸣,发掘★“小人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小切口★”事件来呈现大主题,通过小人物来折射大变化。
报社在各平台开设了新春走基层专题栏目★,集纳了全国各地自然资源基层报道情况,通过图文结合和视频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传播力★。此外★,报社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在自然资源部官方新媒体、报社新媒体平台开展拜年融合报道活动,通过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基层部门、先进集体和个人,以拜年接龙形式展示各单位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积极形象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本次活动广泛动员了全国自然资源系统107个单位参与★,覆盖4000多万网络用户★,取得良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