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老牌国际官方入口逆势大涨75%流感新药何以封神?
儿童疾病
儿童疾病
在销量上★★,玛巴洛沙韦也在快速增长★★。电商平台上,以200多元的高价★★,创下了过去30天销量10万件的记录★,在同类处方药中排在首位。另据国内数据库统计,2024年1到9月份★★★,该药在中国医院的销售额增幅超过400%!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已经是这款药业绩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之一了。
从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看,还没有监测到流感病毒对聚合酶抑制剂耐药的情况。
如今,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都成了本土企业围攻的对象。其中有近百亿市场规模的贝伐珠单抗,有12个国产生物类似药。
值得玩味的是★,玛巴洛沙韦的收益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在更早批准该药上市的日本★★、美国市场,其销售额达到顶峰后,都很快萎缩了。难道中国人真成了这款“被抛弃”产品的接盘侠★★?
罗氏有1★.52亿瑞士法郎(约合12★.2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来自★★★“神药”★。
“玛巴洛沙韦在中国临床使用时间不长★,安全性数据尚在积累之中★★★。”常荣山向虎嗅表示。这意味着,临床医生对其在儿童流感中的使用抱谨慎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欧盟己批准其用于1岁以上儿童们流感治疗)。
美国一项173名儿童入组的研究显示★★,在缓解流感体征和症状方面,两款药的中位数时间非常相近★★。玛巴洛沙韦组的中位用时是138.1小时,最短用时116.6★★★,最长用时163.2小时;奥司他韦组的中位用时为150小时,最短用时115小时★★★,最长用时165.7小时。
在诊断方面★★,罗氏虽然在全球占据主导,在中国,罗氏诊断业绩下滑约3%。这主要就是受到了集采的影响——去年安徽省牵头的25省IVD(体外诊断试剂)集采,28省肿瘤标志物16项、甲状腺功能9项检测试剂集采落地★★。
玛巴洛沙韦(Baloxavir Marboxil)是日本药企盐野义开发的RNA聚合酶抑制剂★,是一种全新机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该药2018年首次在日本获批★,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在日本和中国台湾以外,跨国药企罗氏掌握独家销售权。从罗氏发布的业绩报告看,2024年★,玛巴洛沙韦的销售收入1★★.52亿瑞士法郎,实现了75%的增长。
有数据显示,中国抗流感药市场在2024年已经增至107亿元以上,到2028年还可能达到270亿元左右。需求持续旺盛之下,不止玛巴洛沙韦,过去几年,包括板蓝根、连花清瘟等,已经有多种药物在流感中封神了。
这个回应★,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原因。流感高发之下★★★,该药去年在美国的销售额同比也有较大增长。
从2024年跨国药企的制药收入排名看,常年排在前三的罗氏★,已经跌出了前五★,排在第六位,业绩增长幅度也算不上理想——排在第五的阿斯利康增长幅度21%,排在第十位的赛诺菲也有10%以上的增长。
近期米内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药品销售额同比降低1★★.2%。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同比下滑3.5%;零售药店终端同比增长了3★★★.7%。网上药店增幅达到14★★★.4%★★,仍然是行业中表现最亮眼的。
国内临床专家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也显示★,这两款药都有精神病类★★、肠胃系统★★★、全身性疾病★★、心脏器官疾病等不良反应★,还都有未被充分认识的安全性问题★★。
在流感高发的春运期间,罗氏就曾公开表示,会通过加强产能★★、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保障抗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的在中国的供应。在传出玛巴洛沙韦耐药传闻的时候,罗氏相关负责人也是很快就公开做出了回应★★★。
这是一个好消息。不过,常荣山告诉虎嗅,如果持续滥用还是非常危险。人类对于病毒并没有太多有效的手段,只是在对抗流感等少数病毒,才有药可用,且无法实现100%治愈★★★,还是需要慎重使用★★★。
在安徽省今年的医保工作会议中★,★★★“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也纳入主要工作了★★。这意味着★★★,罗氏制药市场将进一步受到影响★★★。
与之对应,新晋流感药玛巴洛沙韦在中国登上了“神坛”。玛巴洛沙韦最近两年在国内受到热捧,甚至被奉为“中产硬通货”“医药圈奢侈品”。从公开数据看★★★,在2024年到2025年这个流感季★★,玛巴洛沙韦的价格一度炒到了近500元,最后监管部门不得不发文叫停。
根据罗氏相关负责人的回应,出现变异毒株不等于病毒对玛巴洛沙韦耐药了★★,要判断病毒是否对一款药物耐药,需要长期、持续的监测研究★★。
而在没有形成这种免疫屏障的地区,很多高危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又不打疫苗,在流感季就相当于“裸奔”了。这种情况下★,很多有老人★、孩子的家庭★,都会提前买药,以备不时之需★。前述提到的李女士,就是没有做病毒检测★,就服用了提前准备好的玛巴洛沙韦★★★。
前不久,关于玛巴洛沙韦在海外因为耐药已经卖不动了,在中国反而是香饽饽的言论★,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对此,罗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澄清★,流感抗病毒药的市场需求,与一定时期内全球和区域流感流行水平★★★,当地社会人口情况★★,当地准入政策及药物可及性等多个因素有关。玛巴洛沙韦在美国、日本★★★、欧洲、中国,都受到了多个权威指南的推荐。
在抗流感药领域★★,罗氏的奥司他韦在中国早就失去了主导地位;当年玛巴洛沙韦还没有放量,国产仿制药就来了★★★,罗氏还为此发起过诉讼。
然而,在多个重磅试验中★★★,他们却惜败收场★★★。这里面既有红极一时的新冠口服药、阿尔茨海默病★、减肥药★★★,也有罗氏拿手的肿瘤靶向药等。其中他们在自闭症用药★、阿尔茨海默病用药★★,及三阴性乳腺癌用药研发中的失败,还被列入了行业评出的2020年的十大失败案例。
天津的李女士感慨说。除夕当天的午后,刚从午睡中醒来的李女士,忽然感到浑身酸痛,明明阳光很好、暖气很足★★★,她却感到阵阵发冷。她意识到,自己可能★★★“中招了★”★★★。
实际上,在盐野义支持的一项二期试验中★★,就发现了玛巴洛沙韦受体出现I38T/M/F基因变异,进而对玛巴洛沙韦敏感性降低的情况★★★,占比是2★★.2%★★,在另一项三期试验中,这个比例达到了9★.7%。
从公开报道看,2019年,就有感染了H3N2病毒(一种甲型流感病毒)的日本小女孩服用玛巴洛沙韦后,又把病毒传染给她弟弟的情况★。研究者在二人体内发现的病毒基因只有一个核苷酸异常★★,他们认为这是病毒变异后又继续传播导致的。这个流感病毒RNA 聚合酶酸性蛋白I38点位的突变,也被认为是耐药突变的高危点位。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不到4%★★,远低于美国的50%(65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近70%),日本流感疫苗接种率也普遍在60%左右★。
这些研究大多是高风险的前沿研究,属于虽败犹荣的项目,不过,对罗氏业绩的影响却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无论是玛巴洛沙韦还是奥司他韦都只是抑制病毒复制、传播,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服药后,多久可以痊愈,还要看个人免疫力水平★★。
但愿下一个流感季,我们不必再仓促应战,也不必再疯抢任何“神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另据FDA的提示★★,玛巴洛沙韦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泻、支气管炎★、普通感冒症状★★★、头痛和恶心,严重副作用为过敏反应★★。服药较多的老年人还需要注意★★★,与多价含阳离子泻药、抗酸药或口服补充剂(如钙、铁★★★、镁、硒或锌)同服★★,还会降低玛巴洛沙韦的血药浓度。
“流感疫苗大规模接种,就会形成免疫屏障,易感人群里会受到保护,即便是感染了,也不易出现很多重症病例★。★”公卫专家常荣山告诉虎嗅。
这样的颓势也在向制药领域蔓延。制药是罗氏占比超过50%的业务★★★,曾推动罗氏在中国年收入实现28%的增长★★★。其抗肿瘤靶向药贝伐珠单抗(安维汀)、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厄洛替尼(特罗凯)进入医保目录当年,销量就大涨了75%★★★。
玛巴洛沙韦以长达79个小时以上的半衰期,使患者可以全病程只服一次药★★。有数据显示★,在服药第一天病毒载量就可以大幅降低。尽管如此★★,在作用效果比拼上,玛巴洛沙韦也未必能够完胜奥司他韦。
罗氏对于研发的投入一向非常慷慨,其制药研发投入已经达到111亿瑞士法郎(约合123亿美元),在全球跨国药企中都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李女士年过七旬★,又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疫情以来一直深居简出★★★,避免与人接触,连续三四年都没有感冒了★★★。她感觉这次感冒来势特别凶猛,很快就烧到了39℃★,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流感★★,她还是赶紧吃了子女提前准备的流感药★,也就是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常见的★★★“玛巴洛沙韦★”。服药后,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高烧也降了下来★★。
只不过利来老牌国际官方入口,这种“红”是一把双刃剑,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热情退潮后,业绩下滑的速度也会更加惊人★★。
药物治疗是流感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卡。在此之前★★★,还有减少外出、戴口罩等物理防护和接种疫苗★★★。而在中国,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国人意识到★★★,流感不是普通感冒,不能硬扛了,但是★★,接种疫苗的意愿还是不高。
在★“网红经济”渗透各行各业的趋势下,游戏规则也在发生改变,与以往“得医保者得天下★”不同★★,越来越多具有★★“网红”属性的药品,成了药企的★“现金奶牛”★。比如:红极一时的HPV九价疫苗、正当红的减肥神药等。
罗氏自身发展面临挑战,急需开发每一个有爆款潜质的药品★★,来挽回市场颓势★★★,是重要原因★。
从2024年罗氏财报看,虽然中国仍然是其国际业务增长的主要拉动者,但是中国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也只有7%了。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等重磅药物在全球的销售额减少了10亿瑞士法郎,2025 年还将进一步扩大至12亿瑞士法郎★★。
玛巴洛沙韦常被称为“超级达菲”,但是实际上,它和达菲(罗氏奥司他韦商品名)有很大差异,二者都不是药到病除的神药★★★。
从市场竞争情况看,在中国,奥司他韦市场90%的份额都被国产药占据了;而在日本,玛巴洛沙韦的销售权并不在罗氏手里;在美国,达菲和玛巴洛沙韦都是罗氏旗下的产品★★,哪一个畅销都有利可图。这意味着,罗氏在中国更有动力推广玛巴洛沙韦★★。
对于高危人群及其家人来说,与其挤在最后一道关卡抢药救命★★,不如关口前移,及早戴好口罩、勤洗手★、减少聚集、接种流感疫苗★★,防患于未然★★★。
玛巴洛沙韦销量的快速增长也给罗氏打了强心剂。更重要的是,从中国医药市场情况看,公立医院虽然还是主要市场,但是利润越来越微薄★,尽快开发医院外市场几乎成了行业共识。
像李女士一样★★★,刚遭遇了流感折磨的并非少数。中国疾控中心报告的数据★,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中国流感样病例在门急诊占比到了历史新高——1月27日至2月2日,南方省份和北方省份报告的数据分别为5.2%和5★★.5%★★,超过了2022年至2024年同期水平。